• 大發3d

    大發3d

    2023-03-23 投稿人:宏發快三(定西)有限公司司 圍觀705 642 評論

    原標題:生育率持續下降,學前教育將何去何從?丨 智見******

    原標題:生育率持續下降,學前教育將何去何從?丨 智見

    1982年底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中國自此開始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并以“一孩”作為計劃指標。

    中國的人口問題,圍繞著生育率和實際人口規模及未來的人口危機,以易富賢、梁建章、黃文政等學者為代表,對生育率的下降“吹哨”多年。但這些民間的呼吁并沒有得到決策層的回應,2021年的七普數據則確認了人口形勢的沉重現實和長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根據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這一水平已經是聯合國報告中通稱的“極低生育率”。中國的生育政策也由此從控制生育到全面鼓勵生育的急劇轉變——“三胎”隨之放開,各種促進生育的舉措密集出臺。

    新生人口的快速下降對中國人口結構、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嬰幼產業、學前教育將在未來幾年首當其沖遭遇第一波沖擊,尤其是學前教育行業經過40年的供給側擴張后,由于需求端——新生兒的下降,進入收縮期,業界人士對此有迫切的體會,應未雨綢繆,及時調整規劃和布局。

    一、短缺與普及:40年來中國學前教育發展主線

    改革開放40余年發展歷程中,解決學前教育短缺和提高普及率是最核心的關鍵詞,衡量學前教育發展最直觀的指標即是入園率(普及)和在園人數。

    40年的發展雖然曲折反復,但是仍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自2010年以來的跨越式發展——歷經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兩大“戰役”——2010年開始解決入園難,擴充總量和2018年后極速推進的公辦占比50%,以及民辦的普惠化改造。到2021年,全國學前教育總體上達到88.1%的普及率和87.78%的普惠覆蓋率目標。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超越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普惠幼兒園的比例也已經超過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界定的80%。

    圖1:1983-2021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目前88%左右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中,主要是低齡兒童——3歲幼兒的入園率相對低一些,4–5歲兒童的入園率已達90%-95%。所以未來學前兒童毛入園率如果不繼續向低齡延伸,毛入園率繼續提升的空間極其有限。

    表1:各年齡段入園情況

    數據來源:歷年教育部統計數據。

    二、學前教育即將進入后普及時代,規劃布局將面臨重大調整

    (一)短缺-普及-過剩 :生育率降低背景下的學前教育

    經過近十年學前教育加速發展和出生人口快速下降,在新的十年到來之際,學前教育已然到達一個歷史拐點,即總供求關系平衡開始逆轉,從總量擴張到結構均衡,下一個十年的學前教育發展和布局應充分考慮拐點到來之后的趨勢。

    1.歷史數據:1991-2021年出生人口與學前教育發展情況

    新生人口下降在21世紀之初就已經明顯,1998年新生兒數量降至2000萬以下,之后的20年在1500-2000萬間震蕩。

    表2:1991-2021年出生人口與學前教育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1.出生人口數據:(1)1991-2010年出生人口數據是由出生率*年中總人口計算而得,出生率、年末總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年中人口為當年年末和上年年末總人口的平均數。(2)2011-2021年出生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2.學前教育發展情況數據來源于教育部歷年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政府于2013年放開“單獨二孩”,2015年放開“全面二孩”,2016年和2017出現新生人口小高峰,新生兒數量分別為1786萬、1723萬,“二孩”政策只是短期減緩了下跌趨勢,2018年新生兒數量又降至1523萬,2019年則下降到1465萬,首次降至1500萬以下,2021年新生兒數量則進一步降至1062萬。

    圖2:2016-2021年出生人口數

    2.未來趨勢

    未來幾年的中國人口發展趨勢仍然呈快速下滑趨勢。自2017年短暫的“二孩”高峰后,每年以200萬的規模減少,新生兒數量呈陡峭下滑趨勢,有可能會達到800萬左右才能企穩。

    “二孩”效應已經在2017年充分釋放,2019年新生兒中,二胎比例已經為57%,即使開放“三孩”政策,也無助于扭轉快速下滑趨勢。

    2022年8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題為《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的文章,明確指出中國當前的人口難題:國內育齡婦女生育意愿走低,“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負增長。這也是以國家衛健委為代表的官方,首次公開承認中國人口負增長階段的到來,足見未來生育形勢之嚴峻。

    表3:2017-2030年中國出生人口預測(萬人)

    備注:2017-2021年出生人口數來源國家統計局;2022-2030年低、中、高出生人口預測數據來源“育媧人口”研究智庫。

    3.人口變遷對學前教育的影響分析

    綜合人口統計數據和學前教育發展數據,學前教育將受到生育率下降的巨大沖擊:

    第一,2020年由于2016年和2017年兩個因“二孩政策”新生兒增加的年份出生的兒童已經在園,達到了在園兒童的歷史峰值(4818.26萬人),而普及率在當年也達到了85.20%。因此,2020年可能是自中國有幼兒園以來幼兒園在園人數峰值。

    第二,在“十四五”期間幼兒園在園人數將逐步下降。2021-2023年,學前教育將迎來總供求平衡的拐點,正式進入后普及時代,學前教育的第四個三年行動計劃需將此作為重要的決策變量。

    第三,2023年以后,在園兒童的總量規模將進入一個劇烈收縮期。在2023-2025年,即使以90%的普及率估算,在園人數也將下降至3000萬左右;在2025-2030年間,即使毛入園率為100%,在園人數也將可能下降至2500萬左右,以2021年幼兒園總數29.48萬所,在園兒童4805.21萬,靜態測算,未來十年期間,在園人數對應的園所總數量將在2020年基礎上縮減30%~50%。

    表4:2017-2030年全國在園人數預測(萬人)

    第四,據2020年數據,大部分省份公辦園已經占到一半的比例情況下,以2025年前后的新生兒規模,不調整生師比,僅憑公辦園的學位即可滿足全部幼兒入園需求,學前教育總供求關系的逆轉,入園兒童下降將導致民辦園生存困難?,F行的普惠園政策導致的公民辦幼兒園之間的巨大的福利差可能將使大部分民辦園被擠出。

    (二)人口流動趨勢與學前教育的空間布局

    影響學前教育發展的另一個人口趨勢是持續的人口遷移流動?!案母镩_放以來,中國人口遷移經歷了從‘孔雀東南飛’到2010年后的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的粵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并存。從城市層面看,近年向粵浙集聚的人口主要在大都市圈,而回流中西部的人口也主要是向大城市集聚”。(任澤平、熊柴,2020年)中國已經進入都市圈城市群時代。2019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人數已超過“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

    圖3:33個都市圈近年人口年均凈流入情況

    資料來源:各地統計局、恒大研究院

    伴隨著農村人口持續向城市遷移流動,尤其是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遷移流動,學前教育的空間布局也需要被重點關注。

    圖4:2015-2020年,城區-鎮區-鄉村幼兒園數量(所)

    2015-2020年,無論是城區、鎮區還是鄉村,幼兒園數量都在持續、快速增長;但是在園幼兒數量方面,城區、鎮區和鄉村在園幼兒數卻在分化,城區在園幼兒數大幅增加,鎮區在園幼兒數只有小幅增加,鄉村在園幼兒數下降。

    圖5:2015-2020年,城區-鎮區-鄉村幼兒園在園幼兒數(萬人)

    最后,反映在不同區域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方面,城區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基本持平在210人左右;鎮區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小幅下降,從2015年的199人下降到2020年的173人;鄉村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大幅下降,從2015年的160人下降到2020年的115人。

    圖6:2015-2020年,城區-鎮區-鄉村平均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人)

    截至2019年,全國現有9478個鄉、251萬個自然村,在鄉村幼兒園數量不斷增長,但是每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卻快速下降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更加謹慎考慮鄉村幼兒園的布局。

    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要“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落戶限制”。

    圖7:2019-2020年,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個別超大城市除外)

    這些新舉措將進一步促進人口流動遷移,也將進一步加速學前兒童從鄉村向城市,特別是向城市圈遷移的腳步。學前教育的發展和布局應充分考慮人口在空間結構方面的變化。

    三、對策:新趨勢下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管理的建議

    在總供求關系逆轉的情況下,學前教育普及率將繼續上升,有望達到95%左右的高比例。學前教育發展應該從以短缺和普及為主線轉向以解決結構性失衡和重點發展質量的階段。

    2022年4月2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回應稱,“三孩政策”的落地實施,將使學前教育區域性、結構性資源缺陷面臨挑戰。教育部將認真做好入園需求預測,積極推動各地根據出生人口的變化,逐年做好學前入學人口的預測。同時,修訂完善人口配套學位標準。多渠道擴大普惠性資源,進一步鞏固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在提高普惠水平上提供更多學位。

    在2010年前后,義務教育已進入到供求關系逆轉階段,這十余年的發展有不少經驗和教訓值得學前教育反思借鑒。

    第一,各個省、市的學前教育管理部門應加強與人口部門的聯動,綜合審視本地新生人口趨勢,結合省際的流入流出,本省內的流動、城鄉結構等因素,科學測算供求平衡點,調整學前教育的規劃與布局,建立與學前教育后普及時代相適應的管理體制。

    今后存在一定的學位缺口的只存在于積極搶人、人口持續流入,且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能較好地覆蓋新增流入人口的地區。

    表5:部分地區2017-2021年出生人口(萬人)

    數據來源:各省市統計局。有些年份未公布出生人口數據,故未填寫。

    第二,建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彈性機制,在人口下降和農村人口持續流出的形勢下,很多農村幼兒園面臨著建完即“吃不飽”的狀況,既要保證農村學前教育的兜底和掃尾工作,也應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如山村幼兒園和非正規學前教育,避免向義務教育那樣過快地撤并幼兒園,讓農村的孩子剛有入園機會又面臨入園遠、入園貴問題,也應避免資源錯配,在農村建設標準幼兒園,甚至豪華、超標、超大幼兒園。

    第三,在供求關系逆轉的形勢下,更有條件也更應該重在提升質量,因勢利導,尤其要以“小園小班”、更好的師生比作為新的幼兒園標準和規范,作為改善質量的主要舉措,避免像義務教育一樣大面積關停學校,出現農村學校寄宿制、大班額、超級學校等問題。

    第四,將學前教育向前延伸,可考慮納入0-3歲早期教育,向托育一體化發展。

    2021年7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約4200萬,其中三分之一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調查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還比較大。

    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實施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和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帶動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和社會投資。公辦托育機構收費標準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強對普惠托育機構收費的監管。拓展社區托育服務功能,完善嬰幼兒照護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加快制定出臺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在滿足學前教育普及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p>

    2019年下半年起,廣東、山東、貴州、江蘇、海南、吉林、甘肅、陜西、湖北、新疆、重慶、內蒙古、河北等地陸續出臺各自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或征求意見稿,部分地區還對0-3歲托育機構的設置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第五,深化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破除學前教育雙軌制,落實民辦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避免大規模的民辦園倒閉、退出。

    學前教育在政府主導下在前一個十年獲得了飛速發展,在總結并宣示成就之余,面對新的宏觀大變量——人口形勢下,更應未雨綢繆,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和理念,迎接學前教育的下一個十年,構建一個更加均衡、公平、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體系。

    來源:奕陽教育 ,作者:張守禮 冉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彩神熊貓

    大疆本次將發布的產品預計是御 3 Classic(Mavic 3 Classic)青春版無人機******

      根據此前曝光的信息,大疆本次將發布的產品預計是御 3 Classic(Mavic 3 Classic)青春版無人機。

      據微信公眾號“航拍世家”爆料,大疆 Mavic 3 Classic 定位為減配版、低價版,預計填補 Mavic 2 退役后一萬塊的空檔。

      爆料稱該無人機搭載與 Mavic 3 相同的主攝,等效焦距 24,最大光圈 f / 2.8。航拍世家表示,目前消息為依然會采用尺寸 4/3“ 的 CMOS。

      此外,爆料稱大疆 Mavic 3 Classic 的套裝會搭配 DJI RC 無人機遙控器,尚不清楚是否為標配。

      IT之家了解到,大疆 DJI Mavic 3 于 2021 年 11 月發布,首次引入雙攝影像系統,主攝為 4/3 CMOS 哈蘇相機,搭配最高 28 倍混合變焦長焦相機,售價 13888 元起。